電站類型日趨多樣化對整個系統的設計包括設備的選型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電站的綜合發電效率(PR)已經達到85%甚至部分電站高達90%,而國內電站的PR大概在80%左右,尚存較大的提升空間。科學的電站設計、合理的設備選型及系統應用的各種技術創新可以提升PR,大幅降低度電成本LCOE,有助于早日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
逆變器選型考慮因素需重視后期運維便利性和服務風險
作為光伏系統的大腦和橋梁,逆變器對發電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根據過去一年的數據統計,西北某電站在其它設備相同的情況下,僅因為逆變器品牌不同,年發電量差異就高達6%。
“逆變器選型有諸多考慮因素,需要綜合考慮電站的安裝場景、系統容量、綜合的投資成本、發電量、電網接入及后期的維護等多方面因素”,陽光電源副總裁鄭桂標表示,“需要重點評估供應商持續的服務能力、技術、產品及品牌的持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以規避后期的運維服務風險。”
“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確保25年投資收益
綜合以上因素,逆變器的選型需要結合具體場景的應用需求等,選擇最合適的設備,確保投資者25年正常的投資收益。陽光電源一直倡導的“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的理念,歷經數年眾多電站的檢驗,目前已得到諸多用戶的認可。
大型地面電站——首選集中式逆變器更合理
“集中式逆變器主要應用場景為大型地面電站、漁光互補和大型屋頂電站等,具有初始投資成本低、電網友好性高、安裝維護便捷等優點。”陽光電源系統解決方案總監張顯立在主題演講時表示。目前國內多個電站運行結果也表明,在大型地面電站中,集中式與組串式解決方案發電量持平,而后期運維成本僅是組串式的1/3,是用戶的首選。
2.5MW逆變器將成為2016年地面電站集中逆變器主力之一